长江大学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开放注册)
搜索
查看: 12018|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长大长新】之学科建设篇:九年整合与拼搏 九年硕果累累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9-1 10:03: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周末。机械工程学院研一学生安杰照常来到实验室,启动电脑,打开外文专著,开始新一天的学习。就在一年前,安杰并没有预料到自己会如此顺利地攻读硕士学位。“学校的推免给了我这个机会,让我在更高的平台上接触到了更多的知识。”作为一名推免生,安杰丝毫没有放松学习。


2010 年 8月,我校学科建设取得重大突破——获得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资格,让更多像安杰这样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继续在学校进行更高层次的学习。


回望 9年的奋斗历程 ,学校学科建设经历了整合与突破、发展与创新的变化,取得了丰硕成果,为将学校建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拓展学科领域
完善学科结构


学校组建之初,只有 20个硕士授权二级学科,主要分布在理学、工学、农学和管理学 4大学科门类,学科门类涵盖率仅为 33.3%。为此 ,学校按照“强化优势学科、壮大通用学科、扶持新兴学科、发展交叉学科”的思路,加大优势学科和立项博士点建设力度,通过资源整合、学科融合、科学规划、加强建设,学科建设取得了一系列突破——


2006 年 2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审议、国家教育部批准,我校增列为博士学位授权单位。“矿产普查与勘探”、“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油气田开发工程” 3个二级学科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同时新增 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26个硕士点。


2009 年 10月,我校获设“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2010 年 8月,我校获得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资格。


2011 年 3月,获批“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作物学” 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成绩的取得不是偶然。研究生院院长赵林用到了“立体”这个词。“学科建设的每一次进步,都凝聚了全校上下共同的心血与汗水,这是一种立体的工作方式。”


2010 年申报博士一级学科时,“作物学”既没有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也不是一级学科硕士点,不符合正常申报条件,只能破格申报。“整个湖北省只有 2个破格名额,申报难度可想而知。”赵林告诉记者,校领导高度重视,党委书记张忠家、校长张昌民及全体校领导多次参加申报协调会,作动员指导,副校长郭海敏亲自到相关院(系)督战。同时,研究生院整合学科资源,认真组织,积极主动掌握宏观政策信息,相关院(系)则精心准备申报材料。大家树立信心,投入手头最大的资源,不惜人力物力地去取胜,最终“作物学”被破格批准为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通过这种立体的工作方式,大家齐心协力,学科建设才能获得发展。”


2009 年申报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也是一场“攻坚战”。当时我校还未独立培养出第一届博士毕业生,在申报条件不完备的情况下,在学校领导的科学决策下,研究生院、人事处、地球科学学院、地球物理与石油资源学院、地球化学系、石油工程学院等相关部门和院(系)共同准备材料,与全国同类高校进行纵向比较,找出我校学科的优势与不足,在此基础上强化优势,整合学科资源。经过一系列的努力,使我校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实现了“零“的突破。


瓜熟蒂落,水到渠成。通过加强学科建设 ,我校已形成由石油学科群、农学学科群、工程学科群、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群、基础学科群、医学学科群六大学科群组成的学科布局。现有“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作物学” 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 8个二级学科博士点; 2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 117个二级学科硕士点,硕士学科涉及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 10大学科门类,学科门类涵盖率达到 76.9%,具有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工程硕士、农业推广硕士、体育硕士、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


建设重点学科
打造特色品牌


2003 年底,学校的省级重点学科只有 14个,对于一所综合性大学而言,这是一个尴尬的数字。


结合学校学科情况和社会发展需要,学校按照“全面规划、重点突破、分层建设、整体提高”的思路 ,把学科分成国家级、省级和校级重点学科三个层次进行规划、建设和管理。形成了石油科学与技术、涝渍灾害与湿地农业、荆楚文化研究等三大特色。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是我校的优势学科之一,也是省级一级重点学科,近五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项。该学科积极开展油气钻采工程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建设,结合本领域学科前沿,确立油气田开发理论与应用、油气开采理论与工艺技术、油气井钻井完井技术和油田化学理论与应用四个研究方向,目标明确,重点突出,特色鲜明,成效显著。自主研发一批专用仪器设备和油田化学品,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做出了贡献。学校也对油气钻采工程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加大了投入力度,多方筹集共投入资金一千多万元,研究条件明显改善,建立了较好的综合研究平台。 2009年 12月,油气钻采工程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建设通过验收评估,为“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科开展科学研究、培育原创性科研成果、实行可持续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使“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的特色更加鲜明,实力更加雄厚。


涝渍灾害与湿地农业是我校的特色学科领域之一, 2009年,经教育部批准,“长江中游湿地农业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在我校正式立项建设。多学科的联合攻关是湿地农业科学研究的最显著特点。由于长江中游湿地农业工程研究中心的研究领域涉及到生态环保、作物种植和动物养殖等多个领域,所以依托于我校多个学科,其中包括“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农业昆虫害虫防治”、“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遗传学”和“农业经济管理”等 5个省级重点学科。几年来,我校对江汉平原四湖地区涝渍地的综合开发研究,取得了一批重大成果,尤其在多项关键技术研究上,更是取得了世界领先或世界先进水平的成果,形成了 20万公顷农业综合开发带和 65万公顷辐射区 ,创造经济效益近 10亿元。今年 3月,农业部公益性行业专项“主要农作物涝渍灾害防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在我校启动。研究总经费达 1590万元。一系列高水平的技术创新开发与系统集成、科技成果推广,扩大了我校农学及相关学科的社会影响,提升了学科实力。


目前,我校省级重点学科已从合校时的 14个增加到 22个。“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2个一级学科被遴选为湖北省优势学科,“地球化学”、“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 2个二级学科被遴选为湖北省特色学科。


完善研究生教育
提高培养质量


学科建设不仅仅局限于学科领域的建设,人才培养同样重要。研究生院院长赵林对此深有感悟:“我们要培养研究生具备适应新科研环境和职业生活的能力,这一点对学科建设与高层次人才的互动很重要。”


地科学院的尹艳树老师是学校培养的研究生,谈起曾经的研究生学习生活,他记忆犹新:“我们 2003届研究生只有 50多人,整个学校的研究生人数加起来不到 300人,大家在这个小圈子里学习交流,氛围非常好。”而如今,在校研究生人数已达 1972人,研究生院通过一套科学有效的办法,来加强对研究生的培养和管理。


在我校,研究生从入学到毕业必须通过“三关”——入学注册关、培养质量关、毕业审核关。为此,研究生院严把研究生培养的各个环节,加强培养过程的管理与培养质量的监控。 2010年,修订了包括博士、学术型硕士和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在内的共计 69个学科专业(领域)的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大纲,形成《长江大学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方案》,从而使得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更加完善。


今年 3月初,由研究生院举办的专题论坛“导师讲坛”首次在武汉校区开讲,博士生导师严良俊教授一场题为“ PIONEERS OF UTAH--- A VISITING SCHOLAR IN THE UNIVERSITY OF UTAH”的讲座,令武汉校区的研究生们如沐春风。


“导师讲坛”是研究生院组织的传统活动。为了构建学术交流的平台,研究生院还开展了诸如“师生论道”、研究生学术报告会等系列活动,以营造研究生科研氛围。在活动中,导师和学生分享自己工作和学习的切身体会,就如何转变学习方法、如何开展科研研究、如何参加学术活动等内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据统计,全校每年开展研究生学术交流活动百余次。


一系列活动开展,使得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学术论文的数量和水平都有了较大的提升。仅 2011年,我校研究生在权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 32篇,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 213篇;有 3人申请发明专利, 10人申请实用新型专利;有 2人获发明专利, 9人获实用新型专利; 1人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获得国家级综合性竞赛奖项 7项;获省优秀博士论文 1篇,省优秀硕士论文 14篇。


实施“五大工程”
改善学科环境


学科建设过程中首要任务是学科队伍建设,我校采取培养和引进相结合的方针,抓好队伍建设。为使学科建设健康科学地发展,学校实施了“五大工程”,以改善学科环境。


“人才引进工程”,采取超常规措施引进人才,以学科带头人引进为重点,千方百计地从海内外引进高水平的教授和博士。几年来、中科院院士郭尚平教授、生态学家李百炼教授等学界名家纷纷加盟我校。


“人才培养工程”,每年选送 20名左右的中青年教师,出国做高级访问学者或合作研究,使他们能够跻身于国际学术前沿,了解学科发展动态。每年选送 30名左右骨干教师到国内著名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开放实验室做高级访问学者,使他们拓宽视野、提高学术水平。


“人才使用工程”,实行全校各种教学和科研资源的共享,为每一位教授和博士提供工作室,向教师开放校内图书资料室、实验室、计算机室等。


“梯队建设工程”,以首席教授、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和教学名师的选拔、聘任为载体,推动学术梯队、创新团队和学科队伍建设,产生一批标志性的研究成果。


“智力引进工程”,设立“智力引进”专项经费,专门用于外聘人才的津贴及活动经费,形成“双聘”院士、“楚天学者特聘教授”、“长大特聘教授”、“兼职教授”、兼课教师、研究生任助教等定位明确、分层聘任、相互衔接的外聘教师管理体系。


经过多年的建设,学科队伍在学历层次和职称层次及学术水平上有了很大提高,同时吸引了一批教授、博士,稳定了学科队伍。学校现有专任教师 2083人,其中,教授 276人,副教授 763人;博士生导师 33名,硕士生导师 422人,兼职硕士生导师 128人。教师队伍中,全国优秀教师和湖北名师 6人,享受国务院、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51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专家 18人,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 1人、第二层次人选 20人,湖北省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 31人;现有“双聘院士” 3人,“湖北省百人计划”特聘专家 1人,“楚天学者” 21人。


对于学科建设今后的发展,赵林院长表示,“十二五”期间,学校将以教育部第三轮学科评估和新一轮湖北省重点学科申报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不断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为学校今后一段时间内在国家级重点学科、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等方面取得突破打好坚实的基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开放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访问本页请
扫描左边二维码
         本网站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为网友上传,若存在版权问题或是相关责任请联系站长!
站长联系QQ:7123767   myubbs.com
         站长微信:7123767
请扫描右边二维码
www.myubbs.com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长江大学论坛 ( 琼ICP备10001196号-2 )

GMT+8, 2024-5-8 05:34 , Processed in 0.103522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高考信息网 X3.3

© 2001-2013 大学排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