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大学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开放注册)
搜索
查看: 10873|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长大长新】之党建工作篇:九年传承与创新 九年凝心聚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9-1 10:02: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10 年 12月的北京,虽寒意深重,但党委书记张忠家心里却涌荡着温暖。


在全国高校第 18次党建工作会议上,面对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面对来自全国高校的代表,他登台作了《立德树人,传承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喜结硕果》的经验交流。


“全国数千所高校,受邀发言的仅有 11所高校。”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张书记至今仍充满自豪,“这是对长江大学党建工作的高度肯定。”


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新形势下,学校党委始终把加强党的建设作为推进学校发展的原动力。”……回望 9年的党建工作历程,张书记用两句话进行了概括,“传承创新,凝心聚力,促进发展,亮点频现。党建为学校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思想、政治和组织保证。”


倾情育人 形成党建工作特色


人才培养是高校党建的根本任务。 9年来,校党委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努力在结合上做文章,在实事上下功夫,坚持“三个结合”、做好“三件实事”。


“具体而言,就是坚持党建与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认真做好党支部联系学生班级工作;坚持解决学生思想问题与解决学生实际问题相结合,认真做好‘ 1+1’育才工作;坚持面上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认真做好‘面对面’谈心工作。”党委副书记朱业宏解释说。


去年 11月,原本打算考研的油工 10806班黄玉芬同学决定放弃了。作出这个决定,其实也是无奈。来自东北农村的她心理负担很重,不仅家庭贫困,而且自己还患有一种慢性疾病,每月的药费开支就达 1000多元。


黄玉芬的焦灼与无奈,被组织部党支部的王红松老师看在了眼里。作为对口联系的支部负责人,王老师熟悉班上每个人的情况。像黄玉芬,不仅成绩优异,还担任班级团支书,是一名学生党员。“一定要帮助她解决困难。”王红松当即给予她 400元资助,组织部党支部也向她捐款 2000元。同时还向学校递交了资助黄玉芬的专门报告。


得到资助的黄玉芬坚定了考研的信心,“原以为党支部联系班级,就是应应景,没想到解决了不少同学的困难和问题。”她动情地说。


像黄玉芬这样,得益于党支部联系班级的学生数不胜数。城市规划 1041班就是在对口联系中,与校友总会党支部结下了不解之缘。该班班长罗杰说,“老师们对我们的关心无微不至,源于这种关心,班级的凝聚力大大增强,学风、班风大为改善。”与校团委党支部对口联系的资工 10505班,在毕业时收获颇丰。全班 44人有 24人入党,英语四级合格率、考研上线率、就业率均达 100%。


数据显示,全校 323个党支部共联系学生班级 714个, 461名党员担任班主任, 1350名党员共联系 2100名入党积极分子,全校学生中党员比例达到 15%,入党积极分子达 45%,递交入党申请书的学生达 80%以上。


“我的成长得益于‘ 1+1’育才活动,得益于张敏教授。”地球化学系的张军同学说。张军生活很不幸, 5岁时父亲离开了他, 10岁时母亲只身一人离家出走,从此他只能和 80多岁的奶奶相依为命。张敏教授得悉张军的情况后,马上将其纳为自己的帮助对象,在他大学 4年期间,每年资助 1000元生活费。


“记得那年 11月的一天,气温陡降,我冻得瑟瑟发抖时,张老师为我送来了他专门到专卖店购置的崭新的羽绒服。羽绒服穿在身上,暖在了我心里。”张军激动地表示。


党委组织部部长熊泽金介绍, 2005年,继学校首批 99位党员干部与 99名贫困生结成“对子”后, 1100名教职工也踊跃参与其间。在地球科学学院研究生赵海涛同学为生活费、学费发愁时,导师陈波及时资助他 10000元;石油工程学院的凌建军教授一次资助 10名贫困生……仅 2006年,学校干部、教师通过“ 1+1”育才行动,给予贫困生经济资助超过 70万元。


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杨明波在校期间曾受到 4名党员教师资助,毕业后,他将参加工作第一个月的全部工资汇到学校,并在附言中写下:“请转‘ 1+1’育才行动”。


政法学院的潘亮同学毕业至今,一直念念不忘恩师孙连清老师。“ 2005年,学校推行‘面对面’、‘一个都不能少’的谈心活动。孙老师把我这个‘问题’学生作为了他的谈心对象。我打篮球,他为我助阵;我病了,他及时探望。最令我感动的是,在那年寒假,年逾花甲的孙老师给他所带班级的 113名家长写信,每封信都是亲笔书写、每封信都有针对性……”潘亮说。


孙老师只是与学生谈心的典型代表,像他这样,学校 1000多名老师每年与学生谈心近 40000人次。电信 10702班邹先坚同学感慨:“在与老师面对面的交流中,我渐渐打开了心扉,述说那封存已久的心灵创伤……我的生活也因为老师的关爱而更加美好。”


注重创新 提升党建工作水平


组织建设是党的建设的根本。改进工作方式,创新活动内容,使基层党组织充满生机与活力,是学校党建工作的一大亮点。


去年 3月 5日晚,电信学院 5个专业的学生汇聚 13教 118教室,进行专业知识交流。“现身说法”的都是党员大学生。“这是我院发挥大学生党员示范与辐射作用开展的系列活动之一。”该院 10902班的方久琳同学说。


这些系列活动,源于该院党总支的一个党建立项项目——《高校大学生党员示范与辐射作用的实践研究》。项目负责人、时任该院党总支副书记的雷体翠介绍,“项目组在研究中,探索出了 4种基层党建创新模式:班级党员帮扶结对、成立专业学习团队、成立爱心团队、创建党员宿舍楼层服务小组。”


预备党员童蒙是“创建党员宿舍楼层服务小组”成员,作为汉科公寓 6栋 7楼的服务小组长,童蒙一直坚持更新文化墙,每周组织楼层学生集中学习,“我的服务行动,确实起到了示范和辐射作用,越来越多的同学参与其中。”童蒙说。


像这样的党建立项项目,仅 2010年,学校基层党组织就申请了 70多项。目的是以党建立项为载体,开展基层党建创新研究,探索基层党的建设的新思路、新途径、新机制。


“那年,在基层党支部申报的基础上,经过专家评审,有 35个项目获批,每个项目学校还给予经费资助,资助总额达 58600元。”时任党委组织部部长的周从标说,“随着活动的深入,其影响力越来越广,全校 37个党总支有 95%的支部参与到此项活动中,党员参与面达到了 85%。”


农学院党总支书记聂林军对这种创新实践颇为赞许。在他的脑海里,学院原来召开党员大会、支部委员会、党小组会和党课,不少党员教师以各种理由请假,参与率达不到 50%。“《农学院党支部社会实践模式探讨》,作为基层党建创新项目应运而生后,形势大大改观。”他高兴地说,“像田小海教授,就是在活动中深入生产最前沿,把基层水稻生产因高温危害导致结实率低的难题列为了自己的研究范畴。田教授说,这种活动不空对空,今后要一场不落地参加。”


党建创新实践还吸引了众多的老党员积极参与。西校区离退一支部的 27名正式党员与农学院植保 30802班的同学结对子,悉心指导大学生成人成才。 90岁高龄的离休老党员张长荣主动拿出 1万元作为特殊党费交给组织,要求资助最困难的同学。


农学院 08级党支部组织委员姚健一直记得老教授陈启武、刘百韬给予自己的帮助,“从他们指导我完成《农科大学生成才素质培养的思考》一文的过程中,我深深领略到了老党员的人格魅力。”石油工程学院学生闫灏和 80名同学走进江苏油田后,当晚奋笔疾书:“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要像石油人那样,吃苦耐劳,乐于奉献。”


此外,学校还依托“党建工作论坛”,努力探索新形势下党支部工作的内容、途径和方法,完善和细化党支部分类定级评分标准,创造工作条件,创新活动载体,有效地提高了党建的科学化水平。


“毫不夸张地说,党建创新实践,大大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使基层党组织成为推动发展、服务师生、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坚强战斗堡垒。”党委组织部部长熊泽金高兴地表示。


搭建平台 拓展党建工作阵地


一封封饱含深情的入党申请书,一个个脱颖而出的青年学子。看到大学生们的健康成长,党委副书记、校长张昌民高兴地说,“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高校党建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把更多的优秀大学生凝聚到党的队伍和事业中来。”


9 年来,学校党建工作始终以“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主线展开。在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各个环节,充分体现素质教育和人才培养的要求,将大学生党建工作贯穿于素质教育和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形成了一个有利于人才成长的整体环境。


“其中一个可圈可点的做法就是不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大学生成长搭建多样化的平台。”学生事务处处长孙涛说,“校园文化作为学校精神、传统、作风的综合体现,客观地创造了一种育人环境和氛围。把高校党建与校园文化环境融为一体,发挥两者的协同效应,能够有效地促进青年学子追求进步、积极向上。”


“万人创百星”,是学校所有学生都向往的一个“平台”,活动从近 4万学生中,评选出学习、科研、创业等 13类“校园明星”。评选出的“校园明星”由学校出资到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著名大学进行学习考察、或者到井冈山等革命圣地进行社会实践。


“这一活动旨在对学生进行差异化培养,同时挖掘学生中的先进典型,以其示范效应带动和启迪更多的学生健康成才。”校团委书记刘小燕说,“万人创百星”只是我们搭建的一个“平台”。只要学生需要展示自己的个性,我们就提供“平台”,剪纸、书画、演唱会、服装展示等,学校每年都会举办,倡导学生个性发展。


“大学生讲坛”是深受学生欢迎的另一个“平台”。登上这一“平台”的门槛不高,学生只要自报选题经过学校团委的选拔和审核,就可以登临讲坛。如今,已有百余名学生在这里进行专题演讲,涉及历史、文化、科技等内容,既有宏观思考,又有微观心得。


“演讲强烈地影响和吸引着同龄人。”党委副书记朱业宏高兴地介绍,学校将其中的精华编撰成书,名为《雏凤鸣》,由校长基金资助出版。曾在讲坛作《不可以不成功》演讲的金杰同学感慨,普通的大学生在这个“平台”,体验着做“老师”、“专家”、“学者”的经历,以自己的方式讲述成长的故事、诉说青春的心声、诠释生命的意义……在“展示自我、挑战自我、超越自我”中,找到了自信,升华了理想。“这些‘平台’成为了我们成长的‘起跑器’。”当选 2008年度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的苟德培同学形象地比喻。作为“写作明星”,学校资助他出版了个人作品集《千里江陵》。


“这些专门为学生成长搭建的‘平台’,就是他们的‘第二课堂’。‘第二课堂’已成为整个大学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刘小燕如数家珍地介绍,“ 23场‘致远计划’名家讲坛,邀请来了杨叔子、欧阳致远等众多大家,聆听报告的 50000多名学生将其视为了升华思想的‘精神家园’;每天更新的‘一日小语’,迄今收录量已达 3600余条、 80余万字,成为魅力无限的校园文化奇葩……”


因为“第二课堂”的默默熏陶,因为校园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大学生的思想境界得以巨大提升。学校涌现出“全国道德模范”赵传宇、残奥会冠军江福英和“ 10• 24”全国见义勇为舍己救人大学生英雄集体等先进典型,涌现出各类校园明星 300余名。在 9年间发展的 29320名党员中,绝大部分都是经过“第二课堂”历练的优秀大学生。


“值得一提的还有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团委书记刘小燕说,“其培养目标是 20个字,那就是信仰坚定、理想远大、德才兼备、视野开阔、堪当重任。”


从 2006年 10月至今,该工程已培养学生干部近 600人。他们的就业率为 100%、考研录取率超过 90%。


作为学生中的佼佼者,他们还引领着越来越多的学生向他们看齐。第二届学员匡旭亮在临床医学院创办的“学思行”讨论会,成为追求进步学生十分喜爱的交流平台。第四届学员马威将所学运用到自己所在的班级支部,促成班风学风的明显好转,并当选学校“五四红旗团支部”……



9 年的党建工作历程,值得记录的还有许多。


“ 9年来,学校始终不渝地坚持开展党风廉政建设,有效地筑牢了党员干部的思想堤防,让校园充满正气和阳光……”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蒋光忠说。


9 年来,学校 5批、 284人次新提拔任用的处级干部接受了廉政谈话;为 241名党员干部建立了廉政档案,签订了《廉政承诺书》;建立了湖北省第三监狱等廉政教育基地,并组织 300多名党员干部到基地现场接受教育;先后对全校 34个直属单位、 27个院系的领导班子和 243名处级干部进行了党风廉政建设考核或测评……党风廉政建设,为维护校园和谐、推动学校科学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治和纪律保障。


凝聚人心、鼓舞斗志、促进融合、推动发展。这是过去 9年党建之路的真实写照。


在和谐校园建设中感受到党的凝聚力。这是群众对学校过去 9年党建工作的赞赏。


高举旗帜,不断创新,全面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这是新形势下学校党委发出的号召。


展望未来,任重道远。展望未来,信心满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开放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访问本页请
扫描左边二维码
         本网站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为网友上传,若存在版权问题或是相关责任请联系站长!
站长联系QQ:7123767   myubbs.com
         站长微信:7123767
请扫描右边二维码
www.myubbs.com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长江大学论坛 ( 琼ICP备10001196号-2 )

GMT+8, 2024-5-8 08:11 , Processed in 0.360104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高考信息网 X3.3

© 2001-2013 大学排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