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大学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开放注册)
搜索
查看: 11708|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长大长新】之学生工作篇:九年熔铸与创新 九年春风化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9-1 10:02: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九年,我校学生工作在融合与创新中实现发展,在发展中实现融合与创新。九年如一日,学生工作者教育和引导着学生,如春风化雨般绵密悠长,沁人心扉;九年如一日,学生工作者坚守在育人第一线,挥洒着青春和心血,收获着学生成人成才的喜悦和欣慰。九年是历史长河的一瞬,时间的长度虽然不能改变,但是时间的深度可以丰富。九年如一日,坚持成就了感动。


优化学风 激励学生好学乐学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的天职是学习,乐学才能事半功倍。学生事务处孙涛处长回忆道:“ 9年来,学校引导学生自我激励、自我约束、自我教育、自我学习,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由主动学习变为热爱学习,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9 年来,学校坚持强化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树立优良学风。


“如何引导?”孙涛处长解释:“学校积极开展各种贴近学生实际的主题教育活动,进行生涯规划教育和指导,实施学业评价体系,逐步完善学生学年综合评价制度,严格学生管理制度,丰富第二课堂活动。”


今年 3月,学校改革奖学助学政策,就是具体措施之一。奖助学金政策调整内容主要包括:增加二、三年级助学金比例,提高长江大学奖学金额度,加强奖学金评选和发放过程监控以及奖后教育,集中评审各类奖学金。调整方案很受学生欢迎。思政 11001班王刚高兴地说:“学校加大助学金力度,像家庭经济困难但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就能获得更多的资助,学习起来就更安心了。”


我校学生奖助学金每年总额 4000多万元。“如何充分发挥奖助学金的功能?”学生资助中心竺正海老师介绍:“奖助学金制度改革,主要目的是集中力量办实事,充分发挥助学金的助学效能,增强奖学金的激励作用。”


以奖助学金制度改革为代表的各种贴近学生、服务学生、成就学生的政策出台,“比、学、赶、帮、超”的风气逐渐显现,使学生真正乐学。


每天晚上,只要走进东校区西门团校自习室,都会看到这样的情景:四层楼的自习室座无虚席,除了偶尔小声的讨论,只剩下沙沙的翻书声和笔划过纸张轻微的声音。团校自习室是考研学子集中学习的重要场所之一。每年在这里自习并考取研究生的学生数不胜数。地球科学学院 2011届 152名毕业生考取了长江大学等 28所国内外高校或科研院所的硕士研究生,考研录取率达到 33.2%。据罗顺社教授介绍,资工 10707班录取率为 70.4%,资工 10706等 6个班集体考研录取率在 30%以上,学 1号楼 417等 3个宿舍全体同学全部考取研究生。考取中国科学院研究生的 10707班的王军一直坚信“考研要善于学习,要学会坚持,要保持良好的心态”,道出了考研成功的“秘诀”。


“学习的过程是痛并快乐着的。只要坚定信念,厚积薄发,求真创新,就会不断进步……”资工 0704班王新欣说。她连续两年荣获我校“万人创百星”之“学习明星”。校团委书记刘小燕介绍,“万人创百星”是学校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优秀人才的重要平台。自 2006年 10月启动以来,评选出学习、科研、道德、创业等 13大类“校园明星” 400余人。这些学生“学习好、能力强、特长亮、威信高”,示范和启迪着更多的学生提升综合素质。


甘雄,教育科学系应心 10501班毕业生,我校学生科技工作的优秀典型之一,曾获湖北省第七届“挑战杯•青春在 Wo”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电话联系上甘雄。他说,其实,科研能力比我强的同学还有很多。比如肖明强,获得全国一等奖,苟德培、于文茂都获得了省科研成果一等奖。学校的学习氛围浓厚。学校各种政策激励我们学习与创新,同时又得到老师、朋友的支持和关爱。学在长大,我很幸运。感谢这一切,我会继续带着梦想上路,寻找属于自己的一片蓝天。


9 年来,学校举办学术专题报告、科普讲座、大学生论文报告会、创新论坛等 4000余场,大力扶持学术科技类社团发展,组织学生参加全省、全国各类科学研究竞赛,并取得了好成绩。据统计,获省教育厅举办的优秀科研成果评比、全省及全国 “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创业计划竞赛等特等奖 6项,一等奖 12项、二等奖 55项。


一本专辑《笛忆青春》和一部专题记录片《玉笛飞声》记录了大学生笛箫协会的创业创新历程。说起笛箫协会,法学 10901班闵佳鹏一脸钦佩,说:“这是我们的‘全国十佳社团’、‘湖北省标兵社团’”。笛箫协会原会长应物 10802 班叶琼认为,多姿多彩的学生社团活动,丰富了第二课堂,交流了思想,结交了益友,培养了创业创新能力。


校团委副书记关辉说, 9年来,激扬青春,和而不同,学生社团由最初的 48个发展为 109个,成为学生全面发展、学以致用的重要平台。


志存高远 引导学生勇担使命


人格健全、志向远大、勇于担当,是青年学生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引导学生志存高远,勇担时代使命是学生工作的重要任务。 9年来,学校围绕诚信与责任,树立典型,培育了人格顶天、技术立地的优秀人才。


“以我的诚信担保贷款成功,我很激动,帮我树立了自信。”成功申请国家助学贷款的广新 10801班朱忠敏动情地说。 2012年 3月前农行荆州分行为我校学生新放助学贷款 1338万元, 2806人成功申请到助学贷款,来自农村的朱忠敏就是其中之一。


助学贷款以诚信为担保,是诚信与责任的试金石。 2004年,我校国家助学贷款不足 200万元。 8年来,我校国家助学贷款累计达 12957万元,生源地助学贷款累计达 5371万元。


“缘何如此?”孙涛处长解读:“学生已向经办银行还贷累计 16762笔,达 8313万元,银行放心贷款给我校学生。” 2011年国家信贷政策紧缩,我校助学贷款仍然保持 3500万元的规模。


国家助学贷款的成功,学校在管理过程中强调责任意识和诚信教育至关重要。在其他高校没有坚持助学贷款的情况下,我校仍在坚持,并且基本做到应贷尽贷,完全满足学生贷款的需要。学校在管理过程中强调了责任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突出了还贷知识培训,抓住了贷前严格把关 ,贷中全面教育 ,贷后跟踪管理等三个关键环节。同时,学校坚持了一年一度的“诚信教育月”活动,将银行导入到诚信教育中来,使诚信观念深入人心,学生还贷踊跃。就职于塔里木油田的毕业生宋静波是一名孤儿,他省吃俭用,在前年 12月还清贷款后 ,欣慰地说:“国家助学贷款帮我渡过了难关 ,我必须讲诚信,及时还贷。”


4 月 23日 下午, 12教 405报告厅的讲座结束后,文学院的涂玉婷同学深有感触:“陶教授语言幽默而又富有哲理,通过这次讲座,我明白了创造好生活不仅需要和谐的社会环境,更需要自身的努力。”此次是陶东风教授为我校学子带来的“重建我们的好生活理念”的讲座,是“致远计划”第 21讲。学校自 2008年实施“致远计划名家讲坛”以来,邀请了中科院院士、探月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中科院院士、原华中理工大学校长杨叔子等 23位国内外著名的专家学者来校为学生作报告,约 50000人次感受了大师们的风采。


“致远计划”已成为学生升华思想的“精神家园”。有这样一位同学,他在听完欧阳自远院士“空间探测技术与中国嫦娥工程”的讲座后,被欧阳院士所讲的中国航天人为国争光的远大理想和奋力拼搏的精神所感动,联想到自己进入大学后的自由散漫,懊悔不已,觉得有愧于父母,有愧于学校,痛定思痛,决定重新树立理想,拼搏奋斗。他将自己“洗心革面、重新做人”的血书送给欧阳院士,以表达奋发努力的决心。


除了实施诚信教育与“致远计划”,学校还开展了一系列活动,树立模范典型,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理想,克难奋进,勇挑使命。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着力培养“信仰坚定、理想远大、德才兼备、视野开阔、堪当重任”的栋梁之才。从 2006年 10月至今,已培养学生干部近 600人。他们的就业率为 100%、考研录取率超过 90%。


学校结合“汶川大地震”、“西南旱灾”、“玉树地震”等重大事件,开展“关注灾区、奉献爱心”捐款捐物、义务献血等活动,激发和培育了学生的民族精神和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 2008年 5月 14日,在为汶川地震灾区捐款活动现场就出现这样感人一幕:电子信息学院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 04级 2个班的学生,将 4年来共同积攒的勤工助学款、国家奖学金、助学金、政策性生活补助共 1万元全部捐给地震灾区。


同时,学校还举办改革开放颂、祖国颂、青春长大颂、党旗颂等大型活动,为学生成长成才烙上了青春的印记。


5 月 4日 晚,央视直播《五月的鲜花——心中的歌儿唱给党》 2012年全国大学生校园文艺会演。“ 10• 24”英雄集体的 12名同学面对全国观众,发出铿锵誓言:“如果这样的事情再次发生,我们仍然会毫不犹豫地跳入水中,结成人链。但是,我们绝不会再让人链断掉。”


“我知道,我一直有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给我希望……”这首家喻户晓的歌曲,真实写照了北京残奥会冠军、文学院新闻系广播专业江福英的奋斗历程。江福英的两只手臂先天性残疾,她用勤奋、坚韧和智慧捧回国际、国内各种金牌 33枚,在残疾人运动史上创造了奇迹,生动地诠释了自强不息,逆境进取的全部涵义。


大爱树人 助力学生成人成才


“‘面对面,一个不能少’的谈心活动,声势浩大,持续坚持,反响强烈。” 学生事务处王丽副处长高兴地说。 2005年,学校启动了以“学习上指导、生活上关心、经济上资助”为主题的“ 1+1”育才行动,即一位教职工帮助一名贫困大学生,使他们顺利完成大学学业。


经济学院 2005级学生、 2009年以优异的成绩考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生的逯志刚,在校期间,一直受到党委书记张忠家的资助,现在每逢节假日都会给张书记发来问候短信,汇报自己的学习情况。在爱的滋养下,受资助的学生懂得了感恩。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杨明波在校期间曾受到 4名教师的资助,毕业后他将第一个月的工资汇到学校“ 1+1”育才行动,延续爱心传递。


物理学院张昆实教授与 16名学生逐一谈心时,心细如发、无微不至,对每名学生的个性特点都能一一道来。“这是师生间真正的心灵对话。”学生们说。


校园里盛传着一位“飞信达人”为学生发送交流短信 15万多字的故事。他叫谭亮魁,农学院辅导员,被学生尊称为“老谭”。来自湖北巴东的土家汉子谭亮魁,近 4年来,平均每年带 300个学生,至少有 200人使用移动飞信,在发挥管理育人作用的文字实际上是 200个 15万字……


“‘面对面,一个不能少’是一种理念、一种情怀、一种水平”。 党委副书记朱业宏说,“ 8年来,‘ 1+1’育才行动已坚持成了全校教职工的一项自觉行动。学校每年春秋两次专题部署谈心工作,年年都有上千名老师参与,谈心覆盖率稳定在 85%以上”。


学生的成人成才是学校育人的核心。学校除了坚持“ 1+1”育才工作,还坚持做好党支部联系学生班级、文化育人和关注学生心理问题等工作。


全校 323个党支部共联系学生班级 714个, 416名党员担任班主任,全校学生中党员比例达到 15%,入党积极分子达 45%,递交入党申请书的学生达 90%以上。其中,资工 10505班在校团委党支部的关心下,全班 44人有 24人入党,英语四级合格率、考研上线率、就业率均达 100%。


“ 2012年 5月 10日。播下一粒最有信念的种子,便能使希望长成绿荫似海的森林。人生就是这样,只要带有信念的种子还在,希望就在。文学院,史磊。”这是风雨球场旁的黑板上的“一日小语”。每天,脚步匆匆的学子都会在此驻足,或默读或抄写,吸取“精神营养”。“一日小语”黑板报创办于 1997年。每日一语,或是经典睿智的人生感悟,或是震撼心灵的哲理小语。“阵地虽然小,贵在坚持效果好”。 15年来,不管风吹雨打,从未间断。那些经典而富有哲理的小语积累了 4000多条,近 100万字,其中的部分小语已经结集出版,成为深受学生喜爱的读物。“一日小语”感动、教育着全校师生。


“咨询技术和水平是前提,更重要的是心灵的沟通和责任的落实”,默默坚守咨询岗位 8年的程坤老师说,“积极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层次和水平,走进学生内心世界,促进每一个学生身心和谐发展是我们坚持的追求”。仅近 3年,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完成心理普查就有 25000余人,心理咨询达 5300余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走上了规范化发展道路并取得实效。


心理咨询呵护与培育着学生的健康心灵。目前,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形成“以面上教育为主、点上教育为辅,以发展性教育为主、预防治疗为辅”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跨越式发展思想,建立五级教育培训体系与三级危机干预体系,不断优化工作条件和改善服务环境,开展常规化、多元化、专业化的心理咨询,构建科学性、开创性、前瞻性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回首中,我校学生工作已经历九年风雨的洗礼。 9年里,学生工作初步形成了有长江大学特色的教育、管理和服务体系,校园文化的传统得到进一步融合与创新。在“十二五”期间,学生工作秉承“长大长新”的校训,一定会谱写出更加华丽的篇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开放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访问本页请
扫描左边二维码
         本网站声明
本网站所有内容为网友上传,若存在版权问题或是相关责任请联系站长!
站长联系QQ:7123767   myubbs.com
         站长微信:7123767
请扫描右边二维码
www.myubbs.com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长江大学论坛 ( 琼ICP备10001196号-2 )

GMT+8, 2024-5-8 03:07 , Processed in 0.396347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高考信息网 X3.3

© 2001-2013 大学排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